中秋節期間,《人民日報》客戶端刊發了一篇名為《反腐並非反職工福利》的評論文章,認為反腐敗的對象是“三公消費”、“權錢色交易、任人唯親、買官賣官、欺上瞞下”、“壟斷性企業存在的高收入、高消費、高福利的灰色腐敗”等,而不是某些單位的“二斤簡裝月餅”和“婦女節女職工體檢”。此文章得到了大批網友迅速轉發,還有不少人藉機吐槽,言辭間自是少不了福利嚴重縮水甚至消失不見的不平意。
  我是支持對節假福利“一刀切”的。在當前公款使用監督機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,給職工發福利,無論多少,都意味著在各類勞動群體之間造成分配不公以及部分人“吃回扣”、“拿提成”的可能性。由此而帶來的社會風氣腐壞,只能算作權力尋租與損公肥私的衍生品。所以乾脆讓福利消失不見,便等於牢牢扼住了某些人伸向公款的那隻手,對打擊“借福利之名行腐敗之實”、遏制奢靡之風有著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。當然,對福利“一刀切”僅是反腐的暫時性需要,公眾利益必將隨著反腐推進及不良風氣的扭轉,得到更高層次及更全面的保障。那麼在此前提下,個人損失一盒月餅或兩桶食用油,實在算不得什麼大事。那部分不停抱怨單位福利少、指責個別領導幹部沒擔當的人,則未免顯得有些市儈和偏激。
  或許更多人群關心的,是米、面、月餅這類實物不能發了,今後福利該如何發、會否被永久地取消?如果想堵住某些人中飽私囊的漏洞,福利發成現金或打卡最直接和公開透明。然而如此還能否算是發福利,又有何名正言順的理由提供支持?所以,職工福利一物,是遲早將要面臨淘汰或者改進的,只不過中央有關規定,大大加速了此一過程。事實上,節假日期間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職工福利,本就是某段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,帶有強烈的感情維繫意味,卻不考量職工個人對於集體的貢獻,在當今社會情況下益發凸顯出其弊端與不足。
  職工福利被取締與消失,實際上正迫切呼喚著另一種獎勵機制加速到來。從這個方面的意義去闡述,儘快建立公正的獎勵機制,比討論究竟該不該發的“福利之爭”更重要。新的獎勵機制,應該具備嚴謹細密、可操作性強、方便公眾監督等特性。只有在公正的獎勵機制中,才能夠既有效地激發員工積極性,又避免某些人員混水摸魚地冒領好處。也只有在公正的獎勵機制中,員工團隊才能凝聚越來越強的向心力、釋放越來越多的正能量。當前隨著福利逐漸退出歷史舞臺,公職人員薪資改革也面臨著良好契機,抓得住和利用好此次機遇,對今後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運轉也必將起到深遠影響。
  文/劉哲  (原標題:公正的獎勵機制比“福利之爭”更重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xcpiusu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